?新春走基層|菇棚里 采收忙
2月18日,天剛蒙蒙亮,石龍區龍興街道楝樹店村村民李俊杰早早出了門,不到10分鐘,他便趕到了位于村東的菇棚。
打開大棚門,李俊杰利索地換好一身工裝,隨后小心翼翼地撥開地壟上覆蓋的秸稈,一朵朵赤松茸已經破土而出。
“這些菌絲很嬌氣,如果管理不當,會影響出菇質量。”李俊杰看了看掛在棚架上的溫度計,棚內溫度15℃,“太陽一出來溫度就會升高,現在正處于出菇期,溫度要保持在5℃至25℃之間,溫度越高出菇量越大。”
說話間,技術管理員王延華走進大棚,他細細查看菌床的出菇情況后,沖齊李俊杰笑著說:“杰哥,菌絲發得很好,菌菇長得圓潤肥厚,可以采摘了。這幾天要降溫了,注意大棚保暖,氣溫下降到7℃左右要關好大棚大門。上升到10℃左右,要把它打開。”
“氧氣不充足容易長成畸形,溫度上不去則會長得慢。這里面的門道兒咱都懂!”李俊杰樂呵呵地說。
李俊杰今年51歲,種植食用菌10多年了。2019年3月,李俊杰注冊成立了廣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利用近郊交通便利的優勢, 在楝樹店村流轉土地,建了28個食用菌大棚,種植赤松茸等優質食用菌。
每年春節都是赤松茸的銷售旺季,從年前11月份開始上市,每天上午10點之后開始采摘,整理、裝箱,一直要忙到夜晚10點才能把一箱箱的蘑菇裝上車運往魯山銷售。”李俊杰說,氣溫回升高峰期一天采摘1000多斤(1斤=500克)。
“春節期間天氣暖和,赤松茸長得快,我就更忙了。”李俊杰說。
如今,在李俊杰的帶動下,棟樹店村先后有三四戶村民開始規模種植赤松茸,該村也成了典型的食用菌種植特色村,不僅食用菌長勢好、村民收入高,而且帶動了周邊群眾參與食用菌生產,在家門口就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上了年紀,干不了重活,來這里采摘赤松茸的工作較為輕松,每天現結工錢。”正在大棚務工的村民王紅英眉開眼笑地說。
臨近下午1點,李俊杰忙完手頭的活兒,將采摘的赤松茸裝車后準備回家。路上,他向記者說起了今年的新打算。
“街道在我們村投資建設的12座新型恒溫食用菌種植大棚已經建成,我準備全部承包下來,打算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只要細心管理,一年下來掙十幾萬元不成問題。”說到這里,李俊杰臉上笑容更盛幾分,回家的腳步愈發輕快,“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等著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