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人口老齡化成社會普遍現象,千百年來傳統的贍養模式受到了制約和挑戰,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養老服務事業已成為必由之路。
一、養老服務體系現狀
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區已呈現人口老齡化。近年來,我區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空巢”老人、“三無三孤”等老年群體直接受益,但距社會快速發展,我區的養老服務體系還很滯后,仍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二、養老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是社會養老服務業對于全面發展的整體規劃滯后、機構養老服務設施發展滯后,無法有效滿足社會化養老需要。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三個孩子的“423”家庭模式越來越多,子女有奉養老人之心、無目日伴其左右之力。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少不能全面覆蓋。養老福利機構主要是針對農村五保老人和城鎮“三無”人員,養老服務覆蓋面較為狹窄。獨居、空巢、高齡、無人照料的老人將成為主流,養老形勢非常嚴峻。三是運行機制不健全,養老服務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社會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嚴重不足、文化程度和職業化水平低。
三、對策及建議
逐步建立健全與我區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一)統籌規劃養老服務體系
一是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我區城鄉建設規劃和社區建設規劃,統籌分配專項指標,長遠科學地規劃我區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和布局。二是在新建小區規劃養老服務設施,老舊小區騰退、換、改建,配置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建立起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村(社區)養老服務,并給閑置人員提供就業平臺。三是嚴格執行養老服務設施的相關建設標準與規范,加強對養老服務設施項目規劃、建設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管理。明確用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用地用房,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改變養老服務設施的用途。
(二)完善養老服務載體
積極整合資源,發展居家養老。一是探索居家養老新模式。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建立居家養老組織協調機構和生活服務平臺。二是打造居家養老服務載體。建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整合部門信息資源,逐步完善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三是建設居家服務網絡平臺。盡量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逐步實施智慧養老服務。在各社區建立老年人專線服務電話,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詢及各種上門服務便利,大力開展老年文化娛樂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指數。
(三)拓寬資金輸入渠道
完善各項政策,一是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二是完善土地優待政策。三是完善稅費優待政策。四是完善補貼政策。鼓勵扶持社會力量以獨資、合資、合作、承包、租賃、參股等形式,開設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機構,滿足社會不同層次需求。已建成養老機構可按規模或服務人數可給予以獎代補或定額補貼;老年服務機構用電、用水可按居民生活用電、用水價格收取等。
(四)整合資源發展居家養老服務
一是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功能,建設綜合性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繼續在街道、社區建設集托養、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服務等多功能一體的日間老年護理中心。依托社區活動室、衛生服務站向70周歲以上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護理康復、醫療保健服務、文化娛樂、心理咨詢等現有市場服務資源多方面的服務。
(五)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建立健全養老機構管理規范。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定期組織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線上線下結合,在專業服務人員中樹典型選標兵,鼓勵吸納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參與。繼續把養老服務技能納入就業培訓,定期開展養老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服務技能培訓,培養和引進老年康復、老年病治療、養老機構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確保養老服務隊伍穩定。
(六)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
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我區養老機構還不具備條件。可激勵養老機構引進醫院服務、設立門診部,或與醫院簽訂協議,定期開展醫療服務。鼓勵區醫院、村(社區)醫院及私立醫院盤活資源,合理利用室內部局、床位、人員、設施,既可開展養老服務,又可增加自身經濟效益,實現共贏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