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行|智能養雞 三方受益
“生產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從溫度、光照、通風、消毒到喂料、飲水、收蛋都是自動化操作,雞糞也采用傳動帶隨時輸出雞舍。”2月27日上午,位于石龍區龍興街道趙嶺村的市眾禾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帥戈說。
劉帥戈是80后,家中一直從事蛋雞養殖,有著豐富的養殖經驗。雖然是“子承父業”,但是他并不甘心走老路子。為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在龍興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劉帥戈于2024年投資300萬元引進了層疊式自動化養殖設備,用“智能模式”飼養蛋雞。
“與傳統養雞場雞舍低矮簡陋、設施簡單、無法無害化處理糞污不同,我們引進了大數據平臺,工作人員只需在電腦前操作,就能完成飼料粉碎、混合、輸送及飲用水供給等一系列工作,從飼養管理、溫度調節到疫病防控,從雞蛋清洗、消毒到分級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在安全、綠色、健康、環保的同時,又可節省人工成本。”劉帥戈說。
在飼養中,工人只需定時觀察雞群、檢查設備,不僅節省了人工、時間等成本,也減少人與雞的接觸,保障了蛋雞的生長和產蛋量,降低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實現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養雞。
每天下午1點,蛋雞養殖場準時進入揀蛋時間,現代化的全自動設備將雞舍內的雞蛋傳送至設備末端,在雞蛋分揀線上工人配合分揀、裝筐,一筐筐雞蛋很快被運往附近商超。
“在這里上班既能照顧老人、孩子,還能學到技術,每月增收兩三千元,日子越過越踏實。”村民張石磙高興地說。
市眾禾養殖有限公司通過“企業+農戶”模式,為近20名村民提供靈活就業崗位,同時吸納11名村民成為固定員工,月均收入2000元至5000元。此外,村集體以入股形式參與經營,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公司二期將于近日開工,進一步擴大規模,引進新品種,預計年養殖量達到16萬只以上,年產值實現2000余萬元。”面對未來,劉帥戈信心滿滿。
(本報記者 閆增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