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區居家養老的必要性
隨著石龍區搬遷政策的落實,農戶由農村社區向中心城區集聚,社區養老已成為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社會現實。近年來,我區的養老機構日益完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現象日漸顯現,養老機構的現狀遠不能夠滿足老人們的需求。與機構養老相比,社區居家養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養老模式。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逐步被老年人接受,老年人對上門看病和助餐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健康發展,對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提升社會養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社區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主導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雖然我區政府一直在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但在社區居家養老資金投入、社會參與度等方面,難以滿足居家養老的需求,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
(二)社區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我區社區居家養老的配套設施不足,老年活動設施不夠、質量不高、年久失修等問題突出,不能滿足社區居家養老的需求。
(三)老人“吃飯難”問題亟待解決。民以食為天,人生暮年最大的幸福莫過于一口熱騰騰的健康飯。然而,社區老年人特別是特困、獨居、孤寡、高齡、失獨、留守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由于諸多原因,常常是煮一餐吃一天,清鍋冷灶隨便應付了事,這導致他們長期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入不夠。“吃飯難”逐漸成為老年人及其子女乃至社會急難愁盼的問題。
(四)社區居家養老與社區衛生室資源結合不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衰退,患病率隨之上升,但社區衛生室配套的醫療保健設備不足,導致我區對推行社區居家養老存在一定阻礙,醫養結合無法深入開展。
三、意見建議
(一)加強對社區居家養老的指導與規劃。社區養老是由傳統的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轉變的一種過渡形式,在本質上仍然屬于社會養老。我區政府應高度重視,將社區養老問題納入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政策上給予社區老年服務事業一定的支持,比如撥付專項資金用于社區老年服務事業的發展。此外,還要引導社區自籌、機構投資和社會捐助,從而確保多方位多層次的資金籌集方式。
(二)積極完善社區居家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居家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對于設施不齊全、養老基礎設施簡陋以及房屋建筑老化的小區進行適老化改建,滿足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三)積極探索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瞄準社區孤寡、獨居等老人用餐問題,積極探索社區居家特色養老服務新模式,積極推行“長者食堂”“小餐桌”等項目,重點解決社區孤寡、獨居、重殘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開展如家政服務、護理服務等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讓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成為社區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依托,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四)促使社區居家養老與社區衛生室資源緊密結合。強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醫養結合的一項重要服務內容,家庭醫生切實承擔咨詢、問診、上門服務等多項服務,保障被簽約老年人的健康始終處于被監護中,做到小病不出社區,大病有醫導。